利永高材生的这件作品已有89岁高龄——记冯桂林制葵仿古

2024-11-27 08:19:10

微信扫一扫

这把壶诞生于1935年的一个冬天,

从作者生平和壶铭落款即可明确推断。

如果一把壶就是一个人,

那这件葵仿古,

已是一位89岁高龄的耄耋老人。

时间不会将一件精品封尘,

而是将其打磨得愈发温润,

凝结出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。


让我们循着时间的脉络,

一同去解读这把葵仿古背后的故事。


图片

葵仿古  冯桂林 制


民国时期的利永紫砂,是业界创立最早、业绩最优、经营时间最长的著名商号,在中国近代史上为紫砂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,堪称民国宜兴陶业翘楚。于民国十年(1921年)开办了“利永陶工传习所”,聘请程寿珍、范大生、俞国良等六位名师授业,开创了企业培训艺徒的先河。其中有一名德才兼备的制壶能手在传习所的培训中脱颖而出,每次的考工比赛总能摘得桂冠,这个人便是冯桂林。


冯桂林有幸拜在当时名噪一时的范大生门下,得到制壶名家范大生真传。他聪颖过人,又努力好学,长年五更入寝,黎明即起,刻苦钻研壶艺。用“年无一日息,日无一刻闲”来形容冯桂林的勤奋可谓恰如其分。范大生对这位爱徒甚为欢喜,把自己一生的制壶绝技毫无保留悉心传授,使他成为紫砂业界的佼佼者。冯桂林不负厚望,其一生精品迭出,仅创制新品就达200余种,以手法新颖、风格独特、构思奇妙著称于世,是紫砂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家巨匠之一。


图片

葵仿古·摹  


令人扼腕的是天妒英才,在他四十多岁的当打之年溘然长逝,早早落下了艺术生涯的帷幕。当时的宜兴《民锋报》大篇刊载冯桂林的生平事迹与壶艺成就,紫砂同业公会特为其举哀。所幸的是,其短暂一生留下了众多优秀作品,一直在紫砂浩瀚星空中熠熠生辉。


他的一些作品如今拍价已然不菲,这件葵仿古曾在2019年江苏和信拍卖会上以126万元高价落槌。只不过由于有程寿珍、范大生等国手在前,又有“七大老艺人”这支“国家队”在后,使得冯桂林的声名看似并不显著,但毫不逊色的制作技艺和创作能力,一定能使其作品在未来的紫砂艺术市场上打开更大的空间。


图片

葵仿古原作(左)与复刻作品对比图 

图片

锦葵花(左)与葵仿古俯视图 


葵仿古是以流行于唐宋时期的锦葵纹为元素,将古代葵口器具造型与仿古壶型相融合,追求筋纹的气韵贯通、饱满有致、骨肉匀挺。在冯桂林正值青年时期创作的这件葵仿古,从壶身到盖面极具张力,从外形到神韵洋溢出旺盛的节奏美感,抽象中显出生动,自然中透出灵动,端庄中生出律动,实属一件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的精品力作。深刻彰显出优秀壶艺作品的风度与气质,达到审美鉴赏中形与神高度统一的理想境界。


壶身一面镌宋代诗人戴昺的《赏茶》诗句:“自汲香泉带落花”,署款“乙亥冬”;另一面镌铭:“石泉槐火”四字篆文,署款“跂陶氏仿作”。香泉、石泉都好理解,何为槐火?在《周礼》中有载:“春取榆柳之火,夏取枣杏之火,季夏取桑柘之火,秋取柞楢之火,冬取槐檀之火。一年之中,钻火各异木,故曰改火也。” 原来古代钻木取火,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,以作祛毒、禳灾、祈福之用。唐代王勃在《守岁序》中说:“槐火灭而寒气消,芦灰用而春风起。”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,槐火即代表着冬天。“石泉槐火”这则壶铭正好与这把壶的制作时间“冬月”相呼应。精到的篆刻手法、凝练的文学语言,又给这件葵仿古增添了深厚的文化魅力。


图片

图片

葵仿古 局部


试想,手执此壶,一群人在寒风凛冽的冬日围炉饮茶,座间茶香弥漫、茶气氤氲,其乐融融。大家烤火对饮,发思古之幽情,沐茶水之滋养,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意境与享受呢?


       这正是我们今天复刻这件葵仿古的意义所在。


      利永时隔89年,将这件由利永公司曾经培养出的紫砂名家所制杰作,以复刻的形式再次完美呈现,希望给大家带去满满的福气和融融的暖意。


微信扫一扫

 
产品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