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1-17 13:26:24
微信扫一扫

聚丰 何道洪 制
" 大道至简 重剑无锋 "
在中国的陶瓷艺术长河中,紫砂壶以其独特的魅力独树一帜,而在这片艺术天地里,何道洪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,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艺术造诣,照亮了紫砂艺苑的天空。他的作品,如同凝固的诗篇,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艺术的辉煌;他的艺术人生,宛如一场精彩的传奇,演绎着对紫砂的无尽热爱与执着追求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何道洪的艺术世界,探寻那隐藏在紫砂壶中的灵魂与故事。

圣珠提梁 何道洪 制
在江苏宜兴丁蜀镇,这个被誉为“陶都”的地方,紫砂艺术如同一股清泉,滋养着无数陶艺爱好者的心灵。而何道洪,便是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杰出代表。1943年,何道洪出生在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上,从他幼小的手开始触摸紫砂泥的那一刻起,便注定了他与紫砂的不解之缘。那些简单的玩物,小猫、小狗、小鸭子,在他的手中栩栩如生,仿佛有了生命。这不仅是他童年的游戏,更是他艺术之路的起点,是他与紫砂最初的对话,也是他心中那颗艺术种子的萌芽。

梅桩 何道洪 制

六方圆口 何道洪 制
随着时间的推移,何道洪对紫砂的热爱愈发深厚,他的艺术之路也逐渐展开。1958年,他踏入宜兴紫砂工艺厂,拜入著名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的王寅春门下,开始了他系统学习制壶和雕塑技艺的旅程。在这里,他如同一块璞玉,等待着雕琢与打磨。王寅春严谨的治艺态度和精湛的制壶技艺,为何道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使他在圆器、方器、筋纹器等方面苦练基本功,技艺日益精进。此后,他又跟随七大老艺人之一、素有“陈鸣远第二”之称的裴石民学习花塑技艺,裴石民先生在仿生蔬果等花货制作方面的技艺堪称一绝。在裴石民的悉心指导下,何道洪对紫砂艺术的理解愈发深刻,他的壶艺得到了质的飞跃,创作出了“十六竹壶”“组合茶具”“十一件梅桩茶具”等一批优秀的紫砂作品,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扎实的技艺,更透露出他对紫砂艺术的热爱与执着。

五竹壶 何道洪 制

岁寒三友 何道洪 制
然而,何道洪并未满足于此,他深知艺术的探索永无止境。1975年,他迎来了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——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造型设计。在梅健鹰、张守智、杨永善等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,系统地学习造型、装饰设计及现代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与理论。在这里,他的艺术思想犹如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。他意识到,紫砂不仅仅应该是精巧灵秀、古朴典雅的,还应当蕴含豪放、遒劲的气韵。

大韵 何道洪 制

四季如意 何道洪 制
为了实现这一艺术理念的转变,何道洪开始了艰苦的探索之路。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“大松竹梅壶”“集思壶”“道鼎壶”等紫砂作品,一经问世便在紫砂界引起了巨大震动,有人盛赞:“他在紫砂壶上所表现出来的力度,是紫砂艺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。”何道洪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:“紫砂壶的内涵,包括神、气、力三个要素。神意表达不丰盛,气质美感不完善,那是因为力度感不强。”于是,“神、气、力的完美结合”成为了“何氏风格”所推崇的至高境界,他的作品也由此步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。

何道洪书法作品

润玉 何道洪 制
何道洪转益多师,博采众长,不拘一格,师古而不泥于古,将其淡泊诚挚的性格注入作品之中,展现淳厚、细腻、精湛的风格,而自成一家。纵观何道洪的作品,壶风千变万化,内中自有乾坤。光器圆润饱满、敦厚稳重,仿佛取天地精髓,一壶道尽万古风;花器维妙维肖、浑然天成,有如造化神功,一叶一枝总关情。无论是造型还是内涵都给人以美的享受。所以,张守智曾称道何道洪:“形体力度上,自清代邵大亨以来,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如此的境界。 ”


道方壶 何道洪 制
何道洪在紫砂艺海中耕耘了六十多个春秋,塑造了百余件作品,这些作品涵盖了圆器、方器、塑器、筋纹器等多种类型,还有花瓶、花盆、果品、小动物等摆件装饰品。他的作品既有可容水80斤的特大“道方壶”,也有拇指般小的“微形什锦壶”,在装饰手法上更是丰富多样,有浮雕和半浮雕之装饰,有应用字画嵌泥装饰,有开片裂纹及嵌银丝等装饰,每一件作品都堪称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,展现了何道洪高超的技艺和深邃的艺术修养。

嵌泥长乐 何道洪 制


钻石 何道洪 制
他的艺术成就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,荣誉纷至沓来。1978年,“十一件梅桩茶具”“五件鼎梅茶具”被选做国礼赠予日本首相;1982年,“十二件鼻烟壶”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;1985年、1989年,“四季如意壶”分别在日本和中国香港的“大中国展”“紫砂陶艺展”上获一等奖;近年,“璧钰壶”“葫趣壶”“韵扁壶”,分别在首届西湖国际博览会、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、第三届西湖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……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技艺的认可,更是对他艺术追求的肯定。

鼻烟瓶 何道洪 制
在紫砂界,何道洪以其卓越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备受赞誉,但他最为人称道的,还是他那高尚的艺德。他不为市场所左右,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,难得可贵的是一直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创作宗旨,精益求精地进行艺术创作,一年只制2-3把壶,件件都是精品,人谓“千金难得”。他从不愿让别人帮他代工,打他的名字,每把壶从打泥片、划泥片、围身筒、打身筒,一直到壶口、壶柄、壶盖,无不亲自为之。如今,何道洪由于年纪和身体的原因早已不做壶了,但他从未考虑过让任何人为他代做,哪怕是他的亲女儿,哪怕仅仅是一个步骤。这种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和坚守,令人钦佩不已。他的这份坚守,跟他所坚守的深居简出的简易生活一样,是他这一生的准则。

松鼠葡萄 何道洪 制
何道洪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坚守初心,在弘扬艺术上默默奉献,更将传承紫砂艺术视为自己的第一义务。他培养了一大批紫砂专业人才,在他的弟子中,如今有的已获得紫砂专业高级职称。他的两个女儿也从事紫砂事业,很好地继承了“何氏风格”。此外,他还孜孜不倦地在理论上求索,参与《紫砂陶瓷造型》教材中“图集”的编写,出版了《珍壶藻鉴》专著,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。

掇只 何道洪 制

葫玉壶 何道洪 制
何道洪,这位紫砂艺苑的坚守者,以其卓越的技艺、独特的风格和高尚的艺德,在紫砂艺术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的作品,承载着他对紫砂艺术的热爱与执着,传递着紫砂文化的独特魅力。他的艺术人生,正如那紫砂壶中飘散的茶香,历久弥新,余韵悠长。在未来的岁月里,何道洪的艺术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,传承创新,砥砺前行,让紫砂艺术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♢♢♢♢♢♢
人物简介

何道洪
中国陶瓷艺术大师
正高级工艺美术师
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
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顾问
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
首届『当代十大名窑特别传承奖』
中国陶瓷艺术、设计、教育终身成就奖
1943年1月生于宜兴丁蜀。艺名山蜀。师承紫砂“七大老艺人”王寅春、裴石民,并深造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,艺术生涯近七十春秋。全手工成型与深湛的工艺、美术修为使其作品堪称当今首屈一指。作品集光素器“方器、圆器、筋纹器以及“松、竹、梅、桃"等花器之大全。独创以敦厚、力感为“神韵、气质、艺趣”的“何氏风格”,型式深得港台、东南亚等地收藏家青睐。作品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、故宫博物馆及中南海紫光阁收藏,并选为国礼赠外国元首。在紫砂陶艺作品国家级评比中,2次一等奖,6次获得金奖。出访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,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。多篇论著刊载于专业学术性刊物。2000 年 1月出版个人专集《珍壶藻鉴》。
微信扫一扫